宇宙链 宇宙链
Ctrl+D收藏宇宙链

干货:论权益和共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由于比特币的DMMS在计算和热力学方面成本非常高,人们已经提出了其它更为经济环保的方案。最常被提议的方案是PoS,它是一种低成本的分布式共识机制。正如AndrewPoelstra在2014年所言,PoS是不可行的,但还是涌现出各种形式的PoS方案。与此同时,各种论坛上经常有人声称Poelstra的论点是“虚假”或“错误”的,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提出任何有说服力的反例或错误。此外,也有人给出了中肯的意见,认为Poelstra的这篇论文写得晦涩枯燥。由此可见,这篇论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虽然Poelstra没有发现他的前作有任何不准确之处,但是他准备借此机会进一步地正式阐述他的论点。相比Poelstra撰写论文时,人们对比特币共识的科学认识已经有了巨大进步。本文旨在更新Poelstra的论文,阐明比特币所解决的问题,PoS背后的设计原理,以及PoS之类的机制无法在比特币的信任模型中产生分布式共识的原因。注1:为了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看到“真正的账本”,我们需要一个同步网络:所有数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长度λ内到达所有参与者,而且网络心跳时间比λ长得多。如果没有同步网络,分布式共识的难度会大得多。2.分布式共识

在讨论比特币对于分布式共识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分布式共识是一种彼此之间缺乏信任的参与方之间达成的共识。这些参与方都是匿名的,而且在系统建立时并不一定存在。正如Poelstra在其论文中所解释的那样:就密码学货币而言,仅在交易的时间顺序上达成分布式共识就足够了,即,就“第一个转移特定资金的交易达成共识”。这样可以确保整个网络都认可新的资金所有者。之所以需要达成这种共识,是为了防止重复花费问题。在所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机制中,都有可能出现付款方将同一笔资金发送给两个不同的人的情况,而且这两笔交易看起来都是有效的。因此,收款方需要能够确保没有发生冲突,或者在有冲突的情况下,网络会认可其交易为正确版本。就交易顺序达成分布式共识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认可第一笔交易是有效的,其余交易是无效的。重点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分布式共识是个难题,但是普通共识更加容易,经过了更深入的研究,而且使用受信任且可识别的签名方可以将效率提高数万亿倍。因此,引入了受信任方的密码学货币都应该考虑的一点是,其新型信任模型是不是能帮助降低达成共识的难度。对更高效的、具备受信任方的共识机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研究一下。3.动态成员多方签名

比特币的账本是公开可用的,比特币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验证账本上每笔交易的有效性。然而,由于账本在根本上属于历史记录,密码学无法辨别真伪,必须要有人来证明账本,而且其他人必须相信这个人不会签署错误的历史。最早的数字现金系统都由单个非匿名者签署所有交易。然而,这样不仅为系统引入了单点故障风险,而且可以让签署方审查交易或发起重复花费。虽然我们可以采用盲签名来防止审查制度,但是无法防范单点故障和重复花费问题。多方签名或许有可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但是所有签名方难以同时遭到胁迫与所有签名方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信任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冲突的。非匿名性也意味着,特定攻击者总能持续攻击系统。比特币的解决方案是完全去掉固定且可识别的签名者。比特币的账本由一组被称为矿工的签名者验证,他们不向其它参与者公开自己的身份,或许还可以零成本进入或退出系统。矿工通过叫做“挖矿”的过程来生成签名。在挖矿过程中,他们会共同为连续的、由交易数据组成的区块生成工作量证明。在本节中,我们将解释挖矿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提供验证的。3.1匿名世界里的鉴别

Polygon的模块化区块链项目Avail开启Kate测试网第二阶段:金色财经报道,Polygon 的模块化区块链项目 Avail 开启Kate测试网的第二阶段,第一个测试网阶段允许 Avail 试验基本操作、执行链上功能和运行协议治理。第二阶段将包括一个更全面的测试环境,以鼓励验证者参与。开发人员表示,Avail 还打算解决扩展应用程序所面临的数据可用性问题,计划招募数百名新验证者加入、参与和参与其社区。[2023/6/8 21:24:26]

密码学数字签名机制的运作原理如下。签名方生成“签名”和“验证”密钥对,并将v连同其姓名一起发布在某个公共渠道上。该签名方可以根据给定消息m生成签名σ,任何人都可以验证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将v,m和σ输入验证算法,如果签名是有效的,总是会输出1。为了安全起见,传统数字签名必须具备抗伪造性,即,任何计算能力有限的攻击者伪造签名的概率都微乎其微。具体而言,“伪造”指的是能在下列游戏中胜出:签名者将验证密钥v交给攻击者。攻击者将消息m_i发送给签名者,并收到这些消息的有效签名σ_i。攻击者可以多次重复该操作。攻击者生成一个新的消息m连同一个基于m的有效签名σ。这种安全性被称为选择明文攻击下的不可伪造性,是密码学文献中的常见标准。可以看出,验证算法使用验证密钥v来验证签名,并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签名者的“身份”。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密钥对,若想签名具有价值,必须通过公共记录将验证密钥与签名者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如果出现失信行为,失信方会被问责。这样来看,身份鉴别并不适用于签名者匿名且不固定的系统。事实上,我们还不清楚“身份鉴别”在这类系统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如果任何人都能以匿名方式生成签名,就无法区分诚实的签名和不诚实的签名、真实的历史和虚假的历史。那么上述安全性定义就丧失了意义,因为攻击者可以自由加入签名者集,并“伪造签名”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比特币采用了另一种安全模型。在该模型中,所有参与者都平等,但是他们会在经济激励下保持诚实。在下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该安全模型。注2:正如我们在第四部分所见,如果是密码学货币,匿名参与方就有可能锁定保证金,并通过某种机制在无需确认任何人的身份的情况下,惩罚失信行为者。这实际上就是权益证明。然而,密码学货币离不开共识,因此“如果是密码学货币”这个前提导致我们在这里无法使用权益证明,否则就会陷入循环推理。我们会在下一部分解决这个问题。3.2为DMMS定义安全性

就DMMS而言,所有参与方都是平等的;无法通过让“敌手”仅拥有不完全知识来获得安全性。因此,我们使用以下三部分定义了DMMS。这些部分都不同于传统签名的密钥生成算法:使用代价函数c来追踪算法的执行并输出“代价”t∈,其中是某个“代价域”。该函数必须是线性的,因为连续运行两个算法的成本是它们各自成本的总和。随机化算法AttemptSign将消息m作为输入,输入签名σ。输入任何消息m,该算法的代价都应该是1。确定性算法Verify将消息m、签名σ和目标代价T作为输入,输出0或1。当且仅当Verify(m,T,AttempSign(m))=1对所有属于的T都有1/T的概率成立,则我们说该DMMS是正确的,这个概率是由AtemptSign算法来保证的;当且仅当任意多项式算法实现Verify(m,T,A(m))=1的概率都不超过1?(1?1/T)t,则我们说这样的DMMS是安全的。换言之,安全的DMMS指的是没有比重复执行AttemptSign更好的签名算法。我们简要论证了我们的安全性定义。为了实现动态成员集合,我们不能让参与成本过于昂贵,也不能让已有签名者通过显而易见的手段或经济因素排斥新加入的签名者。这就意味着,签名过程应该是“可分割的”,既不需要也不激励签名者之间进行任何通信。也就是说,花两倍长的时间运行一个签名算法应该与在同样的两个硬件上并行运行该签名算法的成功概率一样高。在极端情况下,这意味着最好的签名算法应该由对单一基础步骤的重复、独立执行来组成,这是由定义推导出来的。3.3挖矿机制作为一种DMMS

数据:莱特币期货的未平仓合约已达到4.2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莱特币期货的未平仓合约已经达到4.2亿美元,年初至今增长了22%。这一峰值可能受到未来70天莱特币即将到来的减半事件的影响。CoinGecko数据显示,莱特币本月小幅上涨,从86美元涨至92美元,涨幅近7%。在过去一年里,它的哈希率也大幅飙升,为该资产的概况增加了另一个有利的指标。[2023/5/24 15:21:46]

比特币挖矿采用的是基于哈希函数的工作量证明算法hashcash。这是一种使用随机数神谕模型的DMMS。作为一种计算模型,随机神谕是指,该模型把哈希函数当成一个“随机数神谕”,或者说真随机函数3,其输出都是纯然随机的,而且只有通过该函数才能计算出来。虽然随机数神谕模型的使用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是有力的实证证据证实了它可以用来保障安全性。下文中,H指的是输入可多达256位的哈希函数,它被当成是一个随机数神谕。比特币的DMMS如下:代价函数给出执行中调用随机数神谕的次数。AttemptSign将消息m作为输入,并输出随机数σ∈{0,1}256。Verify将签名σ、消息m和目标T作为输入。仅当H(m||σ)<2256/T时,输出1。不难看出,在随机数神谕模型中,没有比重复运行哈希函数更好的创建有效签名的方法。注3:该模型是完全不现实的,因为真正的随机函数,from,say,512bitsto256bits,平均需要2512·256位来表示,已经超过了目前已知的表达极限。3.4没有世界时间

请注意,在上一部分,我们将哈希函数调用的数量作为我们的代价函数,它与计算次数大致成正比,而计算次数又与散热量大致成正比。最后,散热量与创建这些签名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大致成正比。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代价函数?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使用时钟时间?为什么我们使用DMMS对区块进行签名来创建区块链,而非直接按照时间顺序对交易进行排序来解决共识冲突?答案是,分布式系统中缺少明确定义的时钟时间。网络延迟限制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根据狭义相对论可知,如果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事件,不同的观察者无法就其时间顺序达成共识。如果只是这个问题,那么要求每笔交易之间间隔几秒钟即可。但是,实际情况会更加糟糕,原因有两点:“网络延迟”在恶意环境中无法得到限制。攻击者或能使用拒绝服务攻击来任意降低系统速度,并通过其它方式对网络进行物理分区。用相对论来说,这意味着无论将等待时间设为多久,都无法确保参与者不会与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类空分离。新加入网络或最近离线的用户需要访问历史数据。但是,没有办法可以事后验证交易发生的顺序,因此在出现交易冲突的情况下,用户无法保证他们收到的交易是先发生的。3.5来自DMMS的共识

欧盟成员国、挪威、列支敦士登推出一个可公开访问的区块链:金色财经报道,欧盟成员国、挪威、列支敦士登和欧盟委员会推出了一个可公开访问的区块链。受监管和许可的区块链由欧洲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 (EBSI) 管理。据欧盟委员会 (EC) 管理员Pierre Marro称,截至去年,它在 23 个国家/地区拥有 45 个节点。[2023/5/9 14:52:33]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DMMS,并解释了为什么比特币的hashcash是一个安全的算法,接着来思考如何通过DMMS实现分布式共识。我们的主张是,通过DMMS实现分布式共识是有可能的。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我们的代价函数来衡量某种无法一次为多个消息创建签名的稀缺资源,和创建签名所需的平均时间。以比特币为例,我们的代价函数的定义是“哈希函数调用的次数”。我们主张,该函数实际上用来衡量计算签名所需消耗的能源,并且得到了Landauerlimit的论证。从物理学上来说,所谓的能源,就是任意不可逆的位操作所需消耗的最低热量。通过计算sha256计算中涉及的不可逆位操作的数量,我们可以为创建一个比特币DMMS所需消耗的能源量设定下限。代价函数也可以用来衡量创建签名所需的时间,因为每单位时间只能消耗一定量的能源,除非你去制造黑洞。当然了,在现实生活中,比特币矿工不会在接近黑洞极限的情况下操作,而且所需时间取决于挖矿硬件的速度。随着挖矿硬件的改进,以及同时在线的硬件数量增多,创建DMMS所需的时间减少。在比特币中,目标代价会根据这一情况进行调整,将创建每个签名所需的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4。注4:鉴于3.4中提到的无世界时间,读者可能会想知道如何准确调整时间。实际上,时间戳是由矿工插入区块的,而且确实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防止矿工弄虚作假。比特币可以抵御不实时间戳导致的较小目标偏离,并且也禁止了目标过快地发生变化。因此,想要制造大幅的目标偏离是非常昂贵的,而且有可能遭到不配合的矿工的阻挠。关于更多讨论,请参阅。那么,有了一个可以通过代价函数来衡量稀缺资源的安全DMMS,我们该如何获得共识历史?首先,我们假设网络是同步的,因此参与者可以在一定时间λ内获得所有有效数据。我们将交易历史分割成一系列区块,其中每个区块都包含一系列交易,以及前一个区块的密码学承诺5。每个有效区块必须拥有一个已经设定好目标的DMMS,且目标使得创建区块所需的时间比λ长的多。需要明确的是,每个DMMS的目标代价是由系统规则定义的,不由矿工决定。注5:承诺是一种密码学对象,由某个秘密数据计算得出,但是不会泄漏该数据,因此该数据在事后无法修改。抗碰撞哈希函数就是一例:给定数据x,你可以先发布H(x),之后再公开x。验证者可以使用公开的值计算H(x),来确认这个值是否与原始值相同。网络参与者的运作方式是:首先考虑以同一个创世块开头的所有有效区块分支。然后计算每个区块上的DMMS的目标成本总和得出每条区块分支的重量。最重的区块分支会被视为“真实的”历史。在创建区块时,矿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交易,并加入一个特殊的“奖励交易”用来将其它交易的费用以及网络定义的补贴分配给自己,再加上最新区块的承诺,然后计算DMMS。如果另一名矿工创建并发布了一个区块,矿工就会相应地更新他们的“真实历史上的最新区块”,并在自己所挖的区块中改变承诺以适配这种变化。计算出一个DMMS之后,他们会把这个完成的区块公布到网络中。我们主张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共识的历史,是说整个网络会渐进地对到底哪些区块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达成共识,而且不一致只会发生在最近的历史中。具体的论述可见Miller和LaViolaJr.,但我们这里附上一个不那么正式的论证。因为网络是同步的,区块传输的时间大大短于区块生产的时间,所以所有参与者都能迅速认识到最重的历史。我们还进一步认为,网络中的大部分参与者都会参与生产能延伸真实历史的DMMS。一个优雅且正确的理由是由VitalikButerin提出的:因为“奖励交易”当且仅当其区块属于真实历史才会被大家接受,所以对每一个矿工来说,纳什均衡就是服从绝大多数6。注6:也是在同一篇文章里,Buterin说:“要是你已经厌烦了PoS的反对者老是跟你引用AndrewPoelstra写的这篇文章,请尽情链上本文,作为还击。”不太清楚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自始至终,无论在哪儿,他都没能驳倒本文的主张:除了消耗一种系统外的资源,没有别的产生共识的办法。要想改变“真实历史”,攻击者必须产生另一个权重更大的历史。他具有的资源比正在延伸真实历史的矿工团体要少,因为那个矿工团体才是多数。所以,他在网络中能胜出的概率是小于1的,而且,要想让自己的历史超过真实历史,他还必须胜出N次以上。如果胜出一次的概率是P<1,那他胜出N次的概率就是PN,N足够大这个概率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3.6不使用DMMS的共识

BTC突破30500美元:金色财经报道,行情显示,BTC突破30500美元,现报30515.0美元,日内涨幅达到1.42%,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2023/4/14 14:02:28]

是否一定要使用DMMS才能打造分布式的共识机制呢?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开放问题。笔者的猜测是“不是”。更具体一点来说,简单改变比特币协议,用“优惠券”来奖励那些以更低难度挖出未来区块的矿工不太可能破坏共识机制,但这种模式显然不符合我们上述的DMMS定义。4.权益证明

有了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作为基础,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最流行的替代方案,权益证明。PoS的描述见:有了现代密码学之后,“‘信息’本身即是物理上真实且具有价值的东西”这一观念便摆脱了哲学系的教室,进入到真实的商业世界。我们都非常熟悉安全的通信所支撑的经济活动:谈判意见、合同、交易、买单和命令,都能发到互联网公网上而无需担心伪造和拦截。我们也都清楚,如果秘密数据遗失或被盗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到了2009年1月,密码学货币诞生,有价信息的概念就变得更加具体。你可以在公开的通信媒介中持有和交换一种同质化的价值储存物,仅仅只需使用密码学方法来防止欺诈和盗窃。人们不仅可以说“这把加密密钥值1万美元,因为假使它暴露,我们就会损失这么多金钱”,还可以说“这把密钥值1万美元,但里面的价值是可以分拆的,你可以拆出20美元发给别人,自己留着剩余的部分”。有这些背景知识,权益证明其实很好理解。一个权益证明就是一个对所有权的密码学证明。在密码学货币中,权益证明不仅能够证明一笔货币的所有权,还可以证明这笔钱满足一些特征。具体来说,证明资金锁定在一种稀缺且实验性的密码学货币上,可以视作证明了其人对该项目的成功有浓厚的兴趣。用户可以用提供锁定的权益来证明自己对项目的持续存在有兴趣。也就是说,权益证明是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可以使用密码学证明,而不是像朗道尔极限这样的物理学理论,来证明某些计算是非常昂贵的。4.1权益证明vsDMMS

使用“纯粹的权益证明”来生成对一种密码学货币的历史的共识,这种思路其实是预设了:有可能创造出一种近似DMMS的签名方案7,其代价函数度量的是该种币本身的数量。这在原理上听起来很简单,我们再次引用:在一个足够有表现力的账本上,货币的持有者可以锁定他们的货币一段时间,以租借在密码学上可验证的“权益”。需要推进共识历史时,每一个权益持有者都为延伸的内容签名,而不是为这些内容附加工作量证明。出于实践上的方便,一般来说,每次出块都会随机选出权益持有者中的一小部分,来负责出块;而且,要让区块获得合法性,也只需要这个小团队中的大多数同意就行。这些被选中的权益持有者可以获得奖励,而且一段时间后,只要他们愿意,就能解锁自己的权益。这里的观念是,与其让控制历史的经济代价高不可攀,权益持有者们有激励对每一个区块达成一致,因为他们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不太可能相互勾结;即使他们可能相互勾结,也不想搞崩整个系统;他们资本有限,无法造成巨大的破坏。因为上述理由,下一个被随机选出的权益持有者团体可能只会选择在一个他们认为可靠的历史上出块。注7:权益证明方案并不总被尝试设计成无过程性的,所以并不都能成为正确的或者安全的DMMS。但是,其根本宗旨仍然是“让制造历史非常昂贵,并奖励那些参与正确历史的人”,所以我们继续以成本这个视角来观察。该文已经稍微把事情复杂化了:在真实的权益证明系统中,往往只需要一个签名者认可,而不需要绝大部分的认可。这里的问题是,要想恰到好处地定义出一种能够度量锁定权益数量的代价函数,先得有这种货币的共识历史。如果只能达到“存在某段历史,其中这些币都是锁定在一起的”的程度,则虽然最终的DMMS可能定义得很清楚,但其代价函数不再是度量稀缺的东西,而本文3.5节的结论也就都不成立了。当然,稀缺可以通过惩罚那些签署多个历史的权益持有者来塑造。举个例子,如果系统使用Schnorr或者ECDSA签名方案,且权益持有者在签名时仅能选择一个特定的nonce,则他们要签署多个历史时,就必然会用到同样的(key,nonce)对来签发两条消息,而这会使得他人能用几何求解出他们的私钥。但是,这样的设计还是不能阻止权益持有者们“研磨”区块,仅发布那个能使他们在下一个区块继续担任出块者的区块8,这样不断重复就能完全掌控整个区块链。这就是“权益研磨”攻击的一个例子。下文我们可以看到,权益研磨只是一个更普遍问题的一个特例而已。总的来说,一次性签名方案可以防止权益持有者发布相互冲突的历史,但一次性签名无法防止权益持有者偷偷地制造相互冲突的历史。注8:注意,随机数必须由区块链本身来决定,因为它就是大家要共识的唯一对象。所以PoS矿工可以用权益研磨来扭曲系统。使用多个区块或者久远的区块来决定随机数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哪一种方案,都有某一方能够操纵它。4.2零成本的模拟

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比特币ATM机减少超400台:3月1日消息,Coin ATM Radar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前两个月,全球安装的加密货币ATM机净减412台。自2014年以来,加密ATM机的总数稳步上升。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的一年中,每个月安装超过1000台加密货币和比特币ATM机。然而,熊市对其增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2022年9月,加密ATM机总数首次出现净下降。而2023年加密ATM安装总量连续两个月下降,创下新低。(Cointelegraph)[2023/3/1 12:36:25]

终极来看,问题在于,为提出一条权益签名而锁定的币,仅存在于这些币所属的区块链上。这就意味着,只要某些团体能以低廉的成本创建区块链,这样的团体就会创建多条区块链,然后选择较为偏向他们利益的那一条。如果每个人都能便宜地创建历史,那系统就会崩溃。锁定权益的用意正在于,让“便宜创建历史”的权限仅对那些愿意长期持有这种货币的人开放,而且可以假设,对这些人来说,这个系统意义重大,以至于不可能去攻击它。但是,因为没有全局时间,那就根本没有办法把“最近”才开始持币的人与“一直”持币的人区分开来。对一个权益证明系统来说,在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一组签名密钥可以转让货币、锁定和解锁权益、签名区块。可以假设,在真实世界里的某一刻,系统创建出一个新区块的时候,在这一刻,一些密钥对应着所有权。但是,真实世界的时间会继续流转,而这个区块会变成静态之物,所有与它相关的签名密钥也会一起变成静态的。我再说一遍:在真实的时间里,区块链会变得越来越长,权益会解锁,币会被用来交换别的产品和服务,而那些密钥,即使误用会导致持有者损失价值,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但对于一个不可更改的区块链来说,区块的密钥的含义永远不能发生改变。因为在一个权益证明系统中,部分密钥就决定了未来,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无论什么人,只要能获得这些密钥,就有能力分叉这个网络,或者创造出另一个历史;新用户并不能分辨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伪造的。要点在于,即使权益持有者要锁定一大笔资金,而且一旦不遵守协议就会损失所有资金,这种威慑力在用户解锁自己的权益之后也会消失,而解锁或早或晚总会到来,而且在当下也必然无法确定权益会在什么时候解锁。所以,免费的历史,或者说“零成本的模拟”,是没法通过锁定由系统内部定义的价值来防范的。4.3“长程”攻击vs.“短程”攻击

如果你要求权益持有者必须长时间绑定权益,而且使用久远以前的区块产生选择签名者的随机性,那就可以让上述的攻击者必须重写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常常有人说,这样就能“防止短程攻击”。很清楚的是,这还是没有解决零成本模拟问题;毕竟,只要创建历史本身很容易,那无论创建多长的历史分支都很容易。不过,支持者们常常说,有一个诚实签名者创建的历史,这条链积攒的区块数量也正对应着现实世界里的较长时间,而对这段历史的任何修改都会与参与者们所铭记的这段历史相冲突。因此,大家可以检测到并意识到这是一场攻击,然后拒绝掉它。如果软件能正确实现这里的规则,那确实是没什么问题的了,但它改变了比特币这类系统所用的信任模型。那些新加入网络的参与者会遭遇多种历史,而且也不再能够仅凭自己就辨认出哪个是真的;他们需要询问网络中已有的参与者哪个历史才是真的。这就不是一种分布式共识机制了!这是另一类共识机制,虽然能在始终在线的对等节点间去中心化地形成,但新加入网络的用户和长期离线的,就必须信任某些人了。这种模型对于法律上的压力、对“被信任”实体的攻击和网络攻击,自然都是非常脆弱的。4.4其他考量

再次引用:另外,这种可以控制未来签名者人选的能力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不必由处心积虑的攻击者来动手,任何时候有权出块的签名者都有激励将大家导向一个他本人会有更多权益的历史,使系统趋向中心化。他们可以通过扭曲未来区块对签名者的选择来实现,或者更隐蔽地,可以审查那些最终会扩大权益持有者群体的交易。5.结论及后续研究

本文描述了DMMS机制如何能产生一种分布式的共识机制。虽然DMMS连带着一些经济上的要求,足以形成共识,但它可能不是必需的。开放问题包括减少这些经济上的假设,以及确定哪些条件是分布式共识的必要条件。我们还分析了DMMS的一种替代品,权益证明。我们证明了,仅靠系统内的资源,权益证明是无法形成分布式共识的,因为它要依靠自己尝试形成的历史来执行惩罚。

标签:MMS比特币区块链POSMMS价格特比特币多少钱一个区块链中的代币是什么posi币行情

以太坊交易热门资讯
行情分析:大交易所下架XRP,玩完了?

本文来自:哈希派,作者:哈希派分析团队,星球日报经授权转发。金色财经合约行情分析丨BTC在9000美元上方波动 有所企稳:据火币BTC永续合约行情显示,截至今日17:00(GMT+8),BTC价格暂报9084美元(0.50%),20:.

1900/1/1 0:00:00
从“坠桥案”背后看待投机者的高开低走

昨天下午,一条《“星海湾大桥一家三口坠桥案”公审!他输光两千万携妻自杀跳海前杀死女儿》的文章在网络传播.

1900/1/1 0:00:00
星球日报 | 美联储主席被评为加密货币年度人物,加密货币做市商B2C2已暂停XRP交易

头条 美联储主席因“印钞3万亿美元”被福布斯评为加密货币年度人物福布斯已发布首次加密货币系列奖项“ForbesCryptoAwards”,其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被评为加密货币年度人物.

1900/1/1 0:00:00
比特币经济学

编者按:本文来自智本社,作者:清和智本社社长,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2020年底,比特币重回巅峰,价格再创新高.

1900/1/1 0:00:00
比特币的飙升源于混庄结构的稳固

比特币市场上一直叫嚣着去中心化,总觉得去中心化一级棒呱呱叫,好像去中心化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好像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

1900/1/1 0:00:00
「困兽」瑞波

编者按:本文来自蜂巢财经News,作者:凯尔,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瑞波的一纸诉讼书,带来市场动荡,瑞波币XRP在随后两天内跌超50%.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