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链 宇宙链
Ctrl+D收藏宇宙链
首页 > BNB价格 > 正文

智能合约在司法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感谢OpenLaw对本文进行校对,并对智能合约应用于司法体系的前景提供深刻洞察。智能合约能够实现无纸化流程,由于其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架构,因此可以保障合约内容无法被篡改,并实现商业流程的全自动化。虽然智能合约具有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它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呢?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探究了法律协议的本质,以及将传统法律协议转型成智能合约的途径。从技术上理解传统合约如何向智能合约转型,不仅有助于看清智能合约的法律地位,还有助于更好地思考其未来发展方向。传统法律协议概述

康奈尔法学院对于合约的定义如下:“由各方创建的协议,协议约定了各方义务,并受到法律约束。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在多数司法管辖区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即:1.经各方同意,不存在胁迫或强迫的情况;2.各方表示愿意对合约做出承诺;3.经过了充分考虑;4.合约各方具有一定能力;5.具有合法性。”大部分法律合约是基于行业标准模板撰写的,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适当调整。企业不会为每一笔交易起草新合约,而是会在行业模板中添加具体条款或制定一套定制化协议,作为此类商业行为的基础模板。如今大多数法律文件都是纸质版或PDF电子版文档,分别储存在文件柜或计算机硬盘中。纸质版合约需要各方亲笔签名才能生效;而电子版合约与纸质版具有同样特征,唯一的不同是电子版只需电子签名即可生效。Chainlink的CEOSergeyNazarov曾多次指出,如今的传统合约是一场概率游戏,合约各方有可能会履行合约按时付款,也有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违背合约承诺。对手方如果违约,那么则会导致现金流紧张、成本上涨、预算偏差、法律诉讼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0x推出用于链上治理的新智能合约系统ZEIP:2月21日消息,去中心化交易基础设施0x将推出用于完全链上绑定治理的新智能合约系统ZEIP。ZEIP可以完全控制0x协议、金库和治理,并计划推出在0x协议治理中激励积极的链上投票参与(单独和委托)的正式计划。

此外还将推出0x协议安全理事会,并计划推出0x协议Grants,更新并扩大0x协议的成功实验,以帮助管理社区拥有的金库,旨在使0x协议成为全球价值交换的标准结算层。[2023/2/21 12:18:31]

传统合约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在过程中需要各方交替操作才能执行和交割合约。合约一方需要等待另一方做出操作,并信任对方能按时完成操作,然后必须对其操作进行验证。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双方需要多次通过邮件或电话沟通,并可能会耍心机,试探彼此的底线,或给对方施压。大企业可能会欺压小供应商,延迟付款。跨国合约中也存在类似的对手方风险,企业会拖延时间甚至违约。由于国际诉讼成本高昂且过程复杂,此类纠纷很难得到圆满解决。逐渐向智能合约过渡

智能合约是在去中心化网络中运行的数字合约,具有高确定性、可靠性和防篡改性。一旦双方或多方就合约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合约编成代码,发送至共享的基础架构中进行储存、维护、执行和交割。合约通过分布式账本*在共享基础架构中运行,为合约各方都带来了全新的价值。*注:分布式账本主要指区块链,但也可能是有向无环图,DAG是一个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由于其独特的共识算法而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分布式账本是运行和储存合约的后端系统,合约结果完全受数据驱动,因此具有高确定性。合约各方无须等待对手方进行操作、验证操作或手动输入数据,整个流程可以完全自动化。智能合约还可以在接收到合约事件数据后,依照代码自动维护合约、输入数据、执行合约并进行交割。合约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力控制基础架构或数据,因此各方必须履行合约义务并且无法篡改合约结果。

工程师Ben Sparks加入Aave智能合约团队:7月9日消息,智能合约工程师Ben Sparks在推特上宣布,其已加入Aave智能合约团队。[2022/7/9 2:02:25]

OpenLaw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指出:“OpenLaw通过智能合约,将传统法律协议变成了结构化的可计算文件,即可以读写与交互的数据对象。因此,法律协议不再是文件柜里厚重的文件,也不再是无法破解的Word或PDF文档,而是可以轻松操作的软件。简而言之,智能合约就像是可编程软件,储存在数据驱动的共享框架下,并具有去中性化的特征。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传统的国际贸易合约与智能合约到底有何不同。合约条款:欧洲制药企业诺华和美国零售企业Walgreens签署合约,规定Walgreens向诺华购买药品,在满足下述条件时即支付费用:1)货物按时送达2)数量符合合约规定3)货物送达时完好无损。货物从诺华送往Walgreens的过程涉及到几个中间环节,其中包括第三方检察员、海关、货运公司以及融资企业。主流合约:双方就合约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多次传真收集双方代表亲笔签名。两家企业与各自银行对合约进行评估,并备份纸质或电子版文件。由于缺少统一数据接口,货物经过每一个环节时双方都需要多次查看确认。物流运输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纸质版文件都需要在多个运营平台之间多次转手,某些环节还需要手工输入数据并进行验证。这样做不仅大幅降低了流程效率并增加了协调成本,而且还容易产生误解和纠纷。智能合约:双方就智能合约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附上电子签名。将合约上传至区块链,直到合约最终交割为止。合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使用电子签名、WebAPI以及物联网设备,将相关数据直接上传至智能合约,并使用私钥签名。一旦数据证明所有合约条件都满足,那么智能合约就会自动放款,因此在合约整个执行过程中双方都无法进行任何干预。从传统法律合约到智能法律合约

BM:Clarion OS正开发序列化库可提高EOSIO智能合约性能:EOS创始人BM(Daniel Larimer)发推称,Clarion OS正在开发一个改进的序列化库,可以通过减少CPU从数据库加载、修改数据的成本来提高EOSIO智能合约的性能。注:Clarion OS为BM昨日宣布的新社交媒体项目。[2021/3/3 18:09:56]

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与国际律所Linklaters曾共同发布过一份文件,指出:“法律协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操作性条款,另一部分是非操作性条款。”操作性条款指合约的具体行为,比如:如果发生车祸,则申请理赔;如果理赔申请被判定真实有效,则根据保险条款进行理赔。智能合约完全可以替代此类操作性条款,因为计算机代码可以表示“如果x发生则执行y”的布尔逻辑。正如OpenLaw所言,要实现从传统合约到智能合约的转型,需要三大核心要素:1.嵌入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或DAG,储存合约条款,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合约。另外,还可以用私钥签名,并记录全部过程,供合约各方和监管方追踪审查。可以运行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包括以太坊、Hedera、Polkadot和Tezos。2.内嵌数据库和工具的法律软件,创建并部署各种法律文件模板。这些模板能够将法律合同的关键内容编写成标准化的代码。OpenLaw在最近发布的一篇名为《智能合约堆栈》的文章中指出,这样做可以创建IanGregg所谓的“李嘉图合约”OpenLaw和Clause等初创企业目前可以提供这种软件,Clause还建立了一个名为Accord项目的基金会,致力于开发法律文件模板。3.预言机将链上智能合约连接至原生区块链以外的系统。智能合约可以连接至webAPI、物联网和云端等链下数据流,触发合约执行;连接至银行、金融科技或其他区块链等任意支付系统,以在链下进行合约交割;连接至第三方机构,向其输出交易元数据,以供监管、审计和分析。预言机还可以验证合约执行和交割所需的数据,以提高数据质量。Chainlink是领先的标准数据层,可连接链上和链下两个世界。

动态 | IOHK将推出智能合约平台Plutus最新版本:IOHK将于2019年9月20日在怀俄明州大学举行的Wyoming Blockchain Stampede活动上推出其模块化智能合约编程平台Plutus的最新版本。(Cryptoninjas)[2019/9/19]

非操作性条款的作用是为合约各方的法律关系创建语境,比如本体和形式语义。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定义,“形式语义是研究语义的一种方式,根植于逻辑学、语言哲学以及语言学。”斯坦佛法学院的法律设计实验室主任玛格丽特?哈根认为本体“为某一领域中所有人事物、概念和关系建立了清晰的结构,为该领域所有人制定了一套语言体系,并且统一了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

两者可以合二为一——形式语义可以定义合约中文字和概念的逻辑关系,而本体则可以建立清晰的结构并提供某一领域的背景知识,将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分类。举个例子,形式语义可以为“诚信”这个词赋予特定的解释,而本体则可以识别与这个词相关的司法管辖区、法律、数据库和法庭案例。非操作性条款较难简化成纯粹的代码逻辑。一些文字无法完全用代码表述出来,比如“诚信”这个词,它背后连带着个人主观的理解或相关背景知识,因此就容易出现问题。智能合约可以迫使合约各方将一些可能由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的点事先约定清楚,这是一个进步,而且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智能合约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跟灵活。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则没必要使用智能合约,因为成本可能会过于高昂。遇到这些需要主观判断的条款,就需要法院介入解决分歧了。有必要指出,智能合约不会彻底消除法律诉讼,而是会大幅减少诉讼案件。由于智能合约具有高确定性,可以自动执行并验证各方是否履约,因此还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合约的法律地位

声音 | Symbiont.io,Inc.联合创始人:智能合约更有潜力:据CoinDesk消息,金融科技公司Symbiont.io,In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Adam Krellenstein刊文称:一方面,面向普通大众的智能合约制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另一方面,在私有链领域,智能合约更有潜力,其目标用户不是个人,而是大型机构(例如政府和公司)。另外,Krellenstein还指出,就像中本聪最初设想的那样,公有链的最大用途实际上是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它们可以用于构建新类型的数据库,而不是用数字黄金替换法定货币。在公有链网络上建立复杂的智能合约并没有解决现有去中心化系统设计中固有的问题,而只是努力成为对于集中系统来说更有用的版本。据悉,Krellenstein也是最早尝试使用比特币区块链进行更多实验性用途的人之一。[2018/10/23]

卡多佐法学院发布过一篇名为《智能合约与法律可执行性》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由于智能合约是创新技术,因此其代码是否具有可执行性仍待美国法院评估。所幸,各州已经生效的各项法律可以验证智能合约是否具有可执行性,如反法、统一商法典、全国和全球商务电子签名法以及基于统一电子交易法的各项州立法等。虽然智能合约获得法律地位仍然任重道远,但许多法学专家都相信现存的电子签名和电子合约/交易法律可以应用于智能合约,保障其法律可执行性。要验证智能合约是否具有法律可执行性,就必须研究其在法律文件中的具体表示方式,其中可分为外部表示和内部表示。ISDA和LinkLaters共同发布的文档中对此作了具体阐述。外部表示

外部表示指合约虽然真实存在且用自然语言撰写,但其中一些有关操作条款的商业逻辑仍可通过智能合约处理。合约代码与合约本身相互独立,因此代码不具有法律约束性。在这个模式中,如果代码触发的交易对象有误,那么就存在明确的法律判例,可以对交易对手方提起诉讼并最终获胜。因此这个模式为早期的智能合约提供了一定纠错空间。智能合约的外部表示通常是“请求——允许”模式,比如生成事件数据,而非直接触发付款。举个例子,智能合约基于当前利率生成债券付款请求,而非直接触发券商付款给债券持有者。甚至可以在区块链上发起请求,并以加密的方式验证时间、付款金额、参与方和事件数据等,而且这些数据可以在法庭上作为呈堂证供。这种模式最适合产权或其他所有权合约,但我们仍需探究它与传统的数字化合约是否具有本质区别,因为在这个模式中,一方仍需等待对手方做出交割付款的操作。

内部表示

智能合约的内部表示仍然是由自然语言撰写,但合约部分内容会引用某段代码,因此被引用的代码具有法律约束性。在这个模式下,智能合约产生的结果将具有法律约束性,即使结果出现错误也被“允许使用”,因为操作条款的底层代码是具有约束力的。由于合约代码具有法律效力而且涉及到所有权转让,因此合约各方必须派出懂技术的人员事先审核代码以及合约运行的平台。然而,当有充分证据证明错误发生时,就会出现法律判例,推翻智能合约的结果。智能合约的内部表示将实现合约的“自动执行”,事件数据可以直接触发付款。Chainlink已成功对智能债券合约结合SWIFT网络的应用进行了概念验证。智能债券合约根据前五家银行的平均利率自动执行,之后在SWIFT网络中触发支付消息,从合约执行到交割完全无须人为干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智能法律合约领域已经有了许多开拓性的尝试,但这个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解决许多关键问题。标准

智能合约要在行业中实现大规模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行业标准。需要统一法律合约的编程语言,让律师可以轻松起草和查看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智能合约代码。因此,必须采用李嘉图合约,轻松将计算机编程语言转换成自然语言。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每家律所就必须雇佣技术人员。然而,智能合约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标记语言编写,因此来自不同项目或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律师很难看懂协议条款。所以统一智能合约编程语言或开发通用的转换工具是实现全球范围应用的唯一途径。可信模板

智能合约与目前主流合约一样,都需要建立可信模板,轻松将信息导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OpenLaw和Clause这样的初创企业都在Accord项目中用标记语言设计便于使用的开源合同模板。企业和行业专家将不断完善这些模板,直到市场找到最安全、合规且符合要求的模板。一旦制定了适用于简单商业流程的智能合约基础模板,就会接着涌现出更为复杂灵活的模板。诉讼程序

必须建立正式的法律诉讼程序以处理智能合约纠纷。现在许多政府部门和法律联盟组织都在讨论处理此类法律纠纷所需的诉讼程序和法律判例。随着日后出现越来越多此类诉讼和判决,该领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解释可能存在差异,但最终判决仍应依据统一的诉讼程序,并为市场释放清晰信号。德国耶拿大学国际私法系教授GieselaRühl表示:“智能合约与普通合约一样,都需要获得法律解释。因此,关键问题不是智能合约是否应该遵守法律,而是它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法律。”数据安全

由于数据直接触发后续操作,而且一切依照代码执行,因此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如果合约继续向数据驱动和自动执行的方向发展,那么就需要提高目前数据安全和验证的标准。由于单一预言机会出现单点失效问题,会导致系统攻击和宕机风险,所以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必须要建立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Chainlink为法律智能合约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工具,确保数据输入和输出是经过验证且无法篡改的。将传统合约转型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动化合约

全世界都在往大规模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劳动的话题被广泛讨论,除此之外,智能合约也在加快自动化的进程,通过各种去中心化开源协议进入主流应用场景。智能合约将大幅削减法律交易中繁重的后台工作量。智能合约得到企业和个人大规模应用的最后一个壁垒就是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统一标准,这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Linklaters等律所正在与ISDA紧密合作,为金融衍生品智能合约制定法律标准;全球法律区块链联盟和数字商会也在联手与各个利益攸关方就法律标准达成共识。一旦标准制定完成,智能合约就将更好地帮助协调各方工作流程,大幅提升速度降低成本。新的去中心化验证模式也会推动建立无需信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你可以与任何人展开交易而无须担心对手方风险。

标签:区块链INKLAWNLA国内最好的区块链公司EchoLinkCLAWVNLA

BNB价格热门资讯
比特币周末崩盘的三大驱动因素

编者按:本文来自中本小葱,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内忧外患“合力”之下比特币短线抛压拉满,周末一轮暴跌上周已有预兆?刚刚过去的周末两天时间里加密货币市场表现惨淡,比特币在不久前短暂站上9100美元整数后快速走低,行情一度下探至.

1900/1/1 0:00:00
谁给了孙宇晨“控制”Steem的权利?

编者按:本文来自蜂巢财经News,作者:问道、JXkin,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孙宇晨收购SteemitInc,还未施展他“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新纪元”的运作,便招致Steem公链社区的不信任.

1900/1/1 0:00:00
一文读懂CasperLabs:智能合约平台的突围之路

编者按:本文来自蓝狐笔记,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经常有蓝狐笔记的读者问,当前的智能合约平台虽然不错,但整体来说,智能合约平台的扩展性限制了它的大规模采用,如果是这样,新的智能合约平台是否有机会?这是个好的问题.

1900/1/1 0:00:00
Galaxy Digital CEO阐述加密交易员三大常见错误:入场早、缺观察、目光短

编者按:本文来自巴比特资讯,作者:AdrianaHamacher,译者:夕雨,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

1900/1/1 0:00:00
Moloch:用去中心化方式解决公地悲剧

本文作者:Samuel|DAOSquare成员简单地来说,Moloch是一种DAO设计模式,1.0版本用于赠款基金会的管理,使得募集到的资金能够更合理地分配在Samuel关于DAO介绍的文章中提到过,DAO有很多种不同的设计方式.

1900/1/1 0:00:00
关于智能合约,你需要了解的几点知识

编者按:本文来自万向区块链,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业内人士习惯将比特币称为“区块链一代目”,以太坊则是“区块链二代目”。以太坊区别于比特币区块链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找了个CP“智能合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