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链 宇宙链
Ctrl+D收藏宇宙链

硬盘过时是迟早的事,但用 DNA 来存储数据是不是有点太科幻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作者:

1878年6月19日,英国著名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把12台双镜头照相机列成一排,拍摄一名骑手骑马快速奔跑的场景。最初的目的是想解决困扰了画家和艺术家几个世纪的难题——马在奔跑时四条腿是否可以同时离地。

明尼苏达大学的数学教授兼数字技术专家AndrewOdlyzko称这项新研究「非常了不起」。

「想象一下,我们可以把秘密交给位于我们肠道或者皮肤上的细菌,这应该是最安全的保密方式了,」他说道。

让细菌「监控」神经元

此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将存入了DNA中。2012年,Church将自己的书的电子数据编辑成DNA形式导入了细菌体内,并通过细菌繁殖得到了900亿份复制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Regenesis》

英国一男子将在垃圾填埋场寻找其包含3.78亿美元比特币的硬盘:金色财经报道,英国男子James Howells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垃圾填埋场搜索,以找到他丢失的硬盘驱动器,其中包含价值约3.78亿美元的比特币。Howells 希望能够部署人工智能扫描仪、X射线扫描仪和其他高科技工具。他的计划得到了一家对冲基金的资金支持,该基金将分得巨额资金的一部分。[2021/7/9 0:38:12]

「这应该是出版史上的最高纪录了,」Church在采访中说道。

HarvardUniversity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Church和其他科学家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能否将改造过的细菌植入人体细胞,记录下细胞的一举一动。换句话说,就是像拍电影一样录下每个细胞的生活。

当人生病时,医生可以将这些细菌提取出来,观察存储在DNA中的录像。Church说,这就像飞机失事后人们可以通过黑匣子知道当时发生的情况一样。

Mass社区开发者?Elon:打造硬盘最强共识机制PoC: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23日,在成都举办的“全球区块链算力大会暨新基建矿业峰会”上,Mass社区开发者?Elon做了主题为《Mass如何建立硬盘最强共识机制》的演讲。Elon表示,共识的过程每一轮都要进行选主、造块、验证、上链四个阶段,Mass对基础共识与链上共识进行了解耦,建立了PoC共识算法,可同时并行为多个公有链提供共识服务。[2020/8/23]

大脑包含约860亿个神经元,然而要想知道这些神经细胞的日常活动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目前,我们可以用电极来观察神经元的活动,但是一个电极只能监控一个神经细胞。人的脑子装的下860亿个神经元,可装不下860个电极啊,」Church说道。不过,经过改造的细菌或许是理想的「侦察兵」。

动态 | 三星为支持区块链的固态硬盘申请专利:9月3日报道,韩国电子巨头三星(Samsung)为一款支持区块链的固态硬盘(SSD)申请了专利。新设计的系统的细节很少,但据报道,它将用于提高区块链感知存储设备的速度和寿命。[2019/9/3]

科学家的想法是,通过基因工程将细菌改造成「记录装置」,然后让这些细菌随着血液到达大脑,记录大脑神经元的活动。随后科学家可将这些细菌提取出来,通过其DNA就能知道神经元在这段时间的活动状态。

Church和他的同事已经在过去的研究中展示了细菌能记录细胞中被标记的DNA。

存储能力甩硬盘几条街的DNA

半个世纪前,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就提出了用DNA来存储信息这一超前想法。很久之后分子生物学革命才兴起,几十年后才有科学家成功地做到了给DNA测序。

动态 | 犯欲行贿警员拿回收藏比特币的硬盘:据bitnovosti.com消息,近日一名被指控犯重大欺诈罪的捷克黑客Peter Krzhystka向调查员提供约合1700万美元的贿赂,请求该警员归还被查收私人物品中的一枚硬盘。据悉,该硬盘中存有3200个比特币,按当前市值计算约合2300万余美元。此前,一名威尔士的比特币持有者也曾因遗失了自己存有7500枚比特币和若干比特现金的硬盘而试图将当地的垃圾处理场翻遍。[2018/8/18]

「基因不仅仅是文字信息,它也能做一些自己的事,」费曼在1959年的一次中说道。演讲

「想象一下,我们也能做出一件非常小的东西,让它做我们想做的事,」他激动地说道。

「费曼博士的想法意义深远——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南加州大学的数学家LeonardAdleman说道。他还是「RSA」——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公钥加密算法——的创建者之一。

1994年,Adleman他已经成功将数据存入了DNA中,并把DNA当作电脑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他坚信,DNA的存储能力是同样大小光盘的一万亿倍还不止。宣布

数据存储是一个越来越让人头疼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每天产生的数据数量惊人,因而储存数据的技术一不小心就过时了,比如被淘汰掉的软盘。

但DNA永远都不会过时。「数十亿年来,生物都在用DNA存储信息,而且信息都保存完整,」Adleman说道。他注意到,现代的细菌仍然能从几百万年前的昆虫琥珀中读取到基因信息。这是因为DNA很容易保存,只需放在冷、暗、干燥处,没有恒温恒湿的苛刻要求。它还非常稳定,存放上百万年都没问题。

除此之外,DNA合成测序,使用的设备和方法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常规工具。这使得DNA的存储有效地避开了因设备技术更新换代而起的许多麻烦。所以DNA是数码信息长期存储的理想材料,而且存储的时间越长,越能显出优越性。

DNA真正取代硬盘还要多久?

DNA作为存储介质,也有显著的弱点。首先是成本太高。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高德曼团队的实验费用高得惊人:每一兆字节的存储费用是12,400美元,外加测序解读220美元。这是常规磁带存写费用的一百多万倍。

第二,信息读写非常耗时。数码信息编入DNA目前只能由专门的DNA合成设备来做;而从DNA中读取信息,重组复原为数码文件也很费时。高德曼团队用了整整两个星期,才完成五个文件739千字节的复原。

第三,DNA介质不能重复使用,写录完毕,一般来说不能修改、不能再用。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常规存储,如硬盘和U盘的便利。几十块钱的U盘,插入电脑,就能周而复始地存取文档。

这些「简单」的基本功能,DNA介质却难以胜任。

Nature

「人们的本能反应是,DNA分子那么渺小,怎么能储存海量信息呢?」Birney博士说到。

「尽管这些想法很超前,但我们起码知道,这些生物技术诞生的时间肯定前人预测的要早,」Church说到。

他举出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例子。此前,一些比较乐观的科学家预测这将花费至少60年的时间,每组基因测序的费用将高达1000美元。而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只用了十年时间,花费30亿美元。

DNA存储着生物体的奥秘,是个非常大的「数据盘」。当克服了存储和读取上的难题,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所有的硬盘、U盘、网盘都可以丢到一边。用一块硬币大小的DNA,就能存储我们一生需要的数据了。

参考资料:TheNewYorkTimes

头图来源:Geenius

陈君子

标签:DNADNA价格DNA币

火币交易所热门资讯
晨鸣纸业利润飙涨背后:融资租赁才是关键

晨鸣纸业日前发布了2016年度报告:全年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29.07亿元,同比上升13.17%,净利润为人民币20.64亿元,同比上升102.15%.

1900/1/1 0:00:00
全球最贫穷国家:人人是亿万富豪却吃不起粮食,人民币是法定货币

溜溜达达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世界上通货膨胀最严重也是全球最为穷困的国家-津巴布韦.

1900/1/1 0:00:00
虚拟货币EOS撇清李笑来关系 不再接受中国人购买

昨天,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1900/1/1 0:00:00
春晚红包的四个战场:撒币之外,各有所图

文|阑夕 在一场可能是近十年来最为糟糕透顶的央视春晚结束之后,围绕这份年俗甚嚣尘上的红包战役也偃旗息鼓,正如半个世纪之前多支代理人军队均在朝鲜半岛各自宣告胜利一样,在互联网巨头的公关语言中.

1900/1/1 0:00:00
崔玉涛、于莺等纷纷离职创业,聊聊医疗大V的职业后半程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医疗大V圈是个讲“出身”的地方,新浪微博医疗频道1200多个认证专家里边,有1/4挂着协和医院或者曾经挂着协和医院的认证;另外一些.

1900/1/1 0:00:00
什么是比特币?比特币的价值?在哪购买比特币?比特币可靠吗?

最近热点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比特币,这一出现多年的电子货币在这个月突然悄然走红,那究竟什么是比特币?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中本聪是比特币的开发者兼创始者.

1900/1/1 0:00:00